top of page
搜尋

什麼是“碎波”??

  • 作家相片: Simba Lee
    Simba Lee
  • 10月2日
  • 讀畢需時 2 分鐘
ree


「碎波」(breaking wave)就是海浪在接近岸邊或遇到障礙物時,因為底部受到摩擦阻力,導致上方浪體失去平衡而倒塌、破碎的現象。這就是我們在沙灘上看到的「白色的浪花」。


那海浪為什麼會有碎波?


  1. 深度變淺

    • 海浪在深水時,下層水體可自由流動,浪型穩定。

    • 當水深小於浪高的 1.3 倍左右時,浪底被海床摩擦拖慢,上層浪體仍高速推進 → 前傾、翻滾 → 碎波。

  2. 遇到障礙物

    • 暗礁、防波堤、沉船等,會讓波浪底部能量受阻,也會提早破碎。


碎波的分類方式不只一種,最常見的有四個類型,分別是:


  1. Spilling breaker(溢出型) 地形平坦,能量逐漸釋放。(推上岸)

  2. Plunging breaker(捲浪型 / 潛沒型) 海浪上端前傾捲入空氣後內凹,此種浪抵達前會有明顯拉力,會把人往浪中捲去。 (捲進去)

  3. Collapsing breaker(崩潰型) 地形陡降,捲浪頂部崩塌,產生強大破壞力,向外退的水力量強大,會把人往外拉。 (蓋下來)

  4. Surging breaker(推移型) 地形陡降,海浪未受地形破壞直接衝上灘頭,力道強勁容易產生猛烈的回頭浪。(抬起來)



而碎波為什麼重要呢?主要有以下三個面向:


  1. 海岸侵蝕:碎波是搬運沙石的主要動力,會改變海灘地形。

  2. 水上安全:碎波區(surf zone)浪花多、流動亂,溺水事件發生的熱區。

  3. 運動應用:衝浪、趴板、風浪板全靠碎波特性。


下次到海邊,試試看有沒有辦法分辨碎波的種類。





 
 
 

留言


台北市水上救生運動協會LOGO

​關於協會

聯絡我們:

0930-947-491

lifesavingtaipei@gmail.com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