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搜尋

被“離暗流”帶離岸邊怎麼辦??

  • 作家相片: Simba Lee
    Simba Lee
  • 2天前
  • 讀畢需時 2 分鐘
ree

離岸流(Rip Current)是海水在近岸區受到波浪與地形影響,形成強勁、狹窄、由岸邊流向外海的水流現象。其主要成因可分為以下幾點:


  1. 波浪能量集中與回流:當波浪持續推水上岸時,水會在岸邊堆積,最終沿著阻力最小的路徑(如沙洲間缺口)快速回流海中,形成離岸流。

  2. 沙洲與缺口地形:許多海灘前方有沙洲,當波浪越過沙洲進入內側的潟湖區後,水體會尋找缺口回流外海。這些缺口成為離岸流的「出口」,流速可比奧運選手還快。

  3. 岸線形狀影響:凹型海灣、突出的防波堤或礁體,會讓水流被迫集中於特定區域排出,形成強而集中的離岸流。

  4. 潮汐與風力因素:退潮時水位降低,也會增強水的外流;加上強勁的岸吹風,可能進一步加速離岸流形成。


離岸流外觀上常呈現水色較深、波浪較小、氣泡或漂浮物往外移動的特徵。了解其成因與外觀,有助於戲水時避開危險區域。


下方的影片是國外的機構Coastal Studies Institute所拍攝的,影片中用綠色的顏料來讓大家很清楚的看見離岸流的流向。



如何脫困?


根據調查資料顯示,過去遇到離岸流的意外事件絕大多數不是因為離岸流而讓寶貴的生命流逝。其主要原因通常是因為戲水的民眾被離岸流帶離岸邊之後,心裡產生恐懼而想快點游上岸,但又因為無法抵抗強勁的海流,最終導致體力透支而溺水。


因此,遇到離岸流時,最重要的是保持冷靜,避免正面與水流對抗,遵照以下步驟脫困:


  1. 切勿直接往岸邊硬游:離岸流速度可達每秒1~2公尺,即使是游泳好手也很難逆流而上,硬游只會迅速耗盡體力,增加溺水風險。

  2. 順流漂離,爭取時間:離岸流通常在外海延伸數十公尺到數百公尺,過了離岸流區水流就會減弱。可先順勢漂出危險區,同時深呼吸、節省體力,等待時機脫困或求援。

  3. 橫向游離水流區:脫困的關鍵是「平行岸邊橫向游」,通常游出幾公尺到十幾公尺就能離開離岸流,接著再以斜向方式游回岸邊。

  4. 無法游泳時,保持漂浮並揮手求救:若體力不足或不會游泳,立刻仰漂或使用浮具保持浮力,雙手高舉揮動或呼喊求救,等待救援。

  5. 結伴戲水、穿著救生衣:事前預防更關鍵,結伴入水並穿著合適的救生衣,可大幅提高存活率與脫困機會。


ree

參考資料:


 
 
 

留言


台北市水上救生運動協會LOGO

​關於協會

聯絡我們:

0930-947-491

lifesavingtaipei@gmail.com

bottom of page